
活动由我校生物教研组长赫丛琳老师主持。陈洪星副校长致欢迎辞,详细介绍了我校在高效课堂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经验,并对参访教师致以诚挚谢意。

副校长陈洪星致欢迎辞

赫丛林老师主持
刘佳辉老师首先以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单元“细胞的增殖”为教学主线,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环节,将抽象理论与生活实践深度融合。
在导入环节,刘老师以“受精卵发育过程中细胞数量变化”为切入点,借助动态影像资料引导学生观察生命诞生的微观奥秘,激发学生对细胞增殖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如何实现“细胞分裂前后,亲子代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相同”的核心问题,通过问题链驱动思考,让学生从实验现象反推科学本质等一系列活动展开深度学习,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递进式的方式探究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让学生逐步感悟并掌握重难点,在思辨中锤炼科学思维。
在课程尾声,刘老师联系科技前沿,向学生们介绍了我国科学家利用细胞增殖原理在治愈Ⅰ型糖尿病中取得的突破,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生物学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对科学前沿技术的探索欲。
"八千年才能获得一株的神株仙草,如何实现批量培育?"熊昕老师以奇幻设问开启高二生物课堂,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给出科学答案。课程通过基于问题引领的探究式教学,结合AI技术与科学研究历史资料,带领学生从外植体处理、愈伤组织诱导到完整植株培育,深度剖析细胞全能性与分化原理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重要性。
为突破教学难点,熊昕老师创新研发简易版植物组织培养装置并大胆放手让学生实际操作,现场展示不同生长阶段的愈伤组织样本,真正实现"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课程尾声,熊昕老师揭晓"神株仙草"实为中药瑰宝广藿香。恰逢惊蛰时节,教师将传统文化智慧融入课堂:"正如惊蛰唤醒蛰伏的万物,广藿香醇厚药性可祛湿安神,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则是唤醒细胞全能性的科学密钥。"通过科学探究视角,学生不仅理解该技术对珍稀药用植物繁育的战略意义,更在传统节气与现代农业科技的对话中,建立起"实验室-自然环境-人文智慧"的三维认知体系。
随着观摩课的结束,参与省培的教师们兴致盎然,围绕两位老师的精彩授课展开了热烈研讨。大家对两位老师备课的用心程度赞不绝口,对教学方法的巧妙构思、课堂互动的创新形式,以及内容呈现的独特视角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些创新之处为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可供借鉴的优秀范例。
紧接着,高二年级生物备课组长任梦然老师从专业角度对授课进行了精准点评,并详细介绍了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现阶段推行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问题串为核心,依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设计教学内容,致力于实现教学、评价与反馈的有机融合。摒弃了传统的满堂灌,着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最后,李秋实教授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总结发言。李教授指出,教学不能盲目追求进度,而应在速度与质量之间寻求最佳平衡,质量才是教学的生命线。要坚定不移地以学生为中心,运用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打造更为高效的课堂。此外,提升学科科研水平也至关重要,这将为教学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让教学之路越走越宽广,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