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叫邱雨航,2023届的毕业生,现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
回望三载时光,多少苦涩,多少笑颜。三年追梦路,是奔跑时的张扬,梦想渺茫时的低落,暗夜中的前闯,天亮时的泪光。
高一我如鹰隼试翼,毅然走上物理竞赛之路,我看见了物理竞赛世界中广阔的天空,灿烂的阳光。各科教练的经验也让我在高考和竞赛中找到微妙的平衡,做到两不误。感谢身边的同学们,我们相互扶持,行走在自己并不熟悉的新天地中,我们如蚕吃桑叶般求知若渴,学习生活总是清新透亮充满未知的惊喜。
高二我在物理竞赛的世界里展翅翱翔,逐渐沉浸于自己的竞赛事业,竞赛成绩也蒸蒸日上。我与同学们在切磋中共进,在讨论中共荣,逐渐打造成一个缺一不可的竞赛团队,我们各有所长,回想起来我们能力的增长正是源于这种优势互补。学校和年级也很理解我们的逐梦长征,减少打扰,给我们时间,感谢他们的全力支持。
高三,竞赛结束,回归高考复习。班主任甘霖老师是我的举灯者、引路人,她的身旁是我们超级负责且有方法有智慧的任课老师们,他们传授知识,讲述策略,帮助我们制定学习计划。我融入班级,听讲,如同观赏焰火表演,应接不暇,眼花缭乱。此时,竞赛教给我的不惧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毅力帮助了我。我快速适应新的身份,将理想埋于心底,托付给时间。我对自己说,还有时间,我要向前。月考600名,T8.400名,期末100名。我逐渐感到曾经的那个逐梦的我在复苏,但也意识到100名是我的瓶颈。甘霖老师说,要整理错题,我便启动了错题本。甘霖老师说,要多问问题,我便思考每个题的正误思路,发现疑问请教老师,特别是语文和化学,同时我也抓住身边的其他学科竞赛同学问个不停。终于,质检一我进入了年级前50。然而,基础不牢,之后的考试我频繁出错,我听从了甘霖老师的建议,抓基础题中档题不失分,从主抓数学物理做起。成绩自然不会因为一时的努力出现根本性的变化,我依旧起起伏伏,我向甘霖老师感叹,她却说:“这不一定是坏事,这个阶段不要再关注分数,整理错题的过程和复盘的收获更为重要,坚持下去,静待厚积薄发,水到渠成。”渐渐地,我停止对分数的关注,克服对失败的恐惧,我的思想变得纯粹:我认真做每一套卷子,争取让每一道错题错有所值。
踏上高考考场,我完全把它当作质检四,成绩不重要,重要的是眼下笔尖所演算的题目和早已习惯的节奏。我往来于考场与教室,路上校领导和年级的老师穿着红衣写着金色的金榜题名,任课老师举着葵花和我们一一击掌。
现在回想起来,高中这三年,每一间燃灯的教室,都有值班老师的陪伴,每一条燃灯的楼道,都有下班后若干老师们仍然默默奉献的身影,他们的付出,只为了高考的相视一笑,他们的付出,我们感激不尽。
毕业典礼后,踏出二南的校园,明媚的阳光只若初见,三年,我也曾迷茫,感谢二南,我仍盼喜泣一天。
●来自清北学霸的学习建议●
物理学习犹如织网,一丝一毫都不能懈怠。一旦留下漏洞,便会越扯越大,终至影响全局。要想学习不留漏洞,一定要养成善思勤问的习惯。有问题时,不要犹豫,赶紧询问身边的同学或老师,切不可困囿于“这个问题是不是很傻”等错误思想中,否则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最初,我因为物理底子薄弱,不敢向老师问问题,害怕老师的反问会暴露出自己更多的问题,害怕“丢脸”。实则大谬!困于一时的面子得失只会让自己陷入恶性循环,不敢问问题,结果只会让自己的漏洞越来越多,而日渐增多的漏洞又会进一步加剧我们的提问恐惧,最终只能害了自己。所以千万别怕问问题,只有我们敢于在老师面前暴露自己的问题,老师才能对症下药,助力我们提升。
——北京大学 李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