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上午八点半,我校组织了本学期第4次升旗仪式,高一A16班王一彤同学主持升旗仪式,罗小文同学进行国旗下演讲,以下是演讲全文。

王一彤同学主持升旗仪式






高一A16班执行升旗任务

罗小文同学进行国旗下演讲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春风轻拂,万物复苏,在洋溢着蓬勃生机的美好季节里,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提及植树,绿意葱茏的森林便会浮现在我们脑海,一片翠绿的叶子,一节坚韧的枝干,承载着对生命的礼赞。今天,我们身处校园,无法种下一棵实体树,但可以种下“精神之树”,因为植树节的真正意义远不止在泥土中种下一棵树苗,更在于将绿色的理念植入我们的心田,将环保的责任扛在我们的肩上!
这棵“精神之树”是对环保问题的警醒。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经济高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满足,但各种环境问题也接踵而至。比如纸张浪费,我国纸张日消耗量在1.4万吨到2.3万吨之间。如果全国一人一天浪费一张纸,相当于527万棵大树因此而消失。森林是地球之肺,森林消失如肺功能受损,会使二氧化碳排放失衡,全球气候变暖加快。据预测,如果全球气温上升2℃,超过30%的动植物将灭绝,众多珍稀物种将从地球上消失,生态平衡被彻底打破。与此同时,海洋垃圾问题也愈发严峻,每年约有800万吨塑料垃圾流入海洋。这些垃圾随处漂浮,有的被海洋生物吞食,让它们在痛苦中挣扎,失去生命,有的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产生难以预估的危害。
这棵“精神之树”是对环保责任的呼唤。青山绿水本有情,莫等逝去空悲切。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社会上很多人在负重前行。黑龙江畔,林业英雄马永顺造林17年、植树5万多棵。河西走廊边,郭朝明等6位村民组建集体林场,三代人坚守沙漠,推进造林事业。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普通人对环保事业的责任担当。作为中学生,我们虽不能作出那样的贡献,但可以承接他们的理念和行动,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这棵“精神之树”是环保行动的号角。我们要认识到,保护环境不是遥不可及,而是随处可为。在校园里,我们可以节约一张纸、一支笔、一粒米,减少对大自然的索取;我们可以使多媒体、电灯、水龙头随用随开随走随关,减少对能源的浪费;我们可以分类投放垃圾、双面使用作业本,促进资源再利用;我们可以爱护每一棵花草、树木,守护好身边的美丽。当节约成为习惯,绿色渗入日常,春天就会永驻人间。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师们,同学们,植树节的到来,恰如一个意义非凡的起点,引领我们踏上环保的征程,植此青绿,让它茁壮成长,从一棵、两棵汇聚成一片茂密森林,让我们同心关爱自然容颜,共赴春天之约,为人类的未来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